一起簡單的養豬場土地糾紛,最後竟引發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。其反映出的基層維權困境,令人深思
本刊記者/王臣(發自河南鄧州)
只要到過河南省鄧州市蔣莊村的人,就會打消對這裡竟然會出現一個“山寨人民政府”的疑惑。儘管這個假政府是由一個僅小學畢業的農村家庭主婦成立的。
它不只像模像樣地生存了一年多時間,還對外發佈紅頭文件,並且公開面向社會招聘公務員。
“海新是我們的領頭人。”5月初的一個中午,大雨如註,蔣莊村七八個婦女圍坐在一起,還有些無法接受張海新已被刑拘這件事。後者即假鄧州市人民政府的發起人。
這裡距離鄧州市20公里,全村幾千人口,多半外出打工,承擔絕大部分村中勞動的,都是留守婦女,伺養牲畜、照顧老小、種地……她們多沒上過幾年學,最遠也只去過鄧州市,遇事沒什麼主意,許多道理心裡明白,但要說出來,只會翻來覆去重覆同樣的話。
能言善辯的張海新很難不脫穎而出。
5年前,因為一起微小的土地維權事件,張海新一步步成為蔣莊村的維權領袖,因此,當她拿著一個金燦燦的公章通知大家“這是上面給我們的”,村民們對她“集體擁護”,並把她看成“大英雄”。
誰也沒想到,張海新最終會因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被拘捕。
從“張拍子”到“維權代表”
矮矮的,胖胖的,黑黑的,“一看就是農民”。村民們只能大致描述出46歲的張海新的樣子。但他們對她說話的樣子印象深刻:大嗓門、洪亮、令人振奮,夾雜著些髒字兒,相當“潑辣”“不好惹”。
和村裡大多數婦女一樣,張海新的丈夫多年前就外出打工了,在深圳賣海鮮,一年回來兩次。她帶著三個兒女在家種地、養雞。不過地不好種,雞也沒養活,張海新後來便在村路邊開飯館,賣些胡辣湯、燴面、窩子面等當地小吃。
村裡人都說她做飯好吃,人也熱情。她常把自家果樹結的果子分給鄰居吃,還喜歡聊天,常常因為聊天忘了回家做飯。村裡人因此都叫她“張拍子”——當地話,“拍話”即聊天的意思。更多村民喜歡張海新,是覺得她“敢頂撞權貴”“敢反抗”。
當時,鄉裡村裡幹部常到張海新的飯館吃飯,不付錢常“打白條”,幾年下來欠了五六千塊錢的飯錢。張海新去討債,討不來,又去村裡告狀,時任村支書吳振德回覆:她有仨孩子,沒交超生罰款,欠的飯錢就算抵消計生罰款。
自此,張海新和村委會結下梁子,村裡修路路過她家門口,她攔著工人不許動工,要求“先還飯錢再修路”。村民們也不覺得“張拍子”的個人行為阻礙了村子的發展,反而認為這是“有勇氣有正氣”。
直到2007年,張海新的二女兒吳甜去鄧州市區上學,張海新關了飯館,搬家到了鄧州市裡陪女兒,才算告一段落。
再和蔣莊村扯上關係,已是三年後。2009年4月,村裡原來養豬用的8畝土地,被五組一吳姓村民拿來建房子。關於這塊地的歸屬,三方一直爭執不下,六組認為一直是本組的集體土地,只是借給村裡養豬;村委則聲稱在這塊地一直是村集體土地,現在給五組村民吳家建房;吳家則聲明是村委欠債用這塊地抵債。
吳家挖地基開工那天,兩組人各執一辭互罵,一邊是吳家請的建築工人,一邊是清一色的“娘子軍”。
娘子軍自知真打起來不是對手,“得找個人帶咱們告狀去”。這個帶頭告狀的人選很快鎖定在張海新身上,大家覺得她年輕、有文化、敢反抗,還住在城裡面。
張海新果然點頭同意。告狀第一天,張海新找來兩輛卡車,載上幾十名村婦,聲勢浩蕩地去了鄉政府。對方回覆,“給解決,回去等吧”。
但解決沒有等到。村民們再去告狀,就被拒之門外了。最初張羅告狀的人漸漸泄了氣,張海新卻沒放棄:“去鄧州!去南陽,鄭州!不行就去北京!”
“漂亮極了,像是毛主席像章”
18歲的吳甜覺得,自從母親“被拉上這條船”,家裡就全變了。
初到鄧州時,張海新帶著三個孩子住在鄧州市政府旁邊一條衚衕里,屋子雖然簡陋,但還算整齊。張海新在衚衕口支攤賣水果,生意還不賴。
就在張海新準備再開個乾果鋪子時,村裡人來求助了,剛剛做好乾果鋪招牌,從沒掛起來過,就被擱在了牆邊。
自那以後,張海新就“變了一個人”:不再收拾屋子,不做家務,甚至連最拿手的飯菜都做得沒了味。這間原本還算整潔的小屋,如今四處狼藉,隱隱散髮著臭味。
張海新似乎找到了某種使命感。她成了蔣莊村的大家長,不僅是養豬場的土地糾紛,村民們找她的任何事,她都有求必應。在外打工的村民被拖欠工資,她幫忙寫材料;村裡的孩子上學請她收留看管,她也一口答應,這間簡陋的小屋裡,最多一次擠了8個人——對維權事業的關心最終戰勝了對兒女的關心。本來是為了讓吳甜在城裡上學才舉家搬到市區,如今,為了照顧8歲的弟弟,吳甜不得不輟學了。
有幾次,張海新跟女兒抱怨,幫忙寫過材料或者照顧孩子的村民,竟然在街上碰到她也不打招呼。“太沒人情味了,以後不幫了。”張海新生氣地說。可是,話說過了,氣也就消了。
張海新買來《公共基礎知識》,從頭學習“如何上訪”。從2009年4月到2012年10月,3年裡,張海新帶著蔣莊村六組的村民反反覆復去南陽、鄭州甚至北京上訪,不只如此,差旅、食宿,全都是張海新負擔,村民們漸漸退出後,上訪就成了張海新一個人的事。張海新用光了丈夫打工的錢,還欠了十幾萬元的饑荒(欠債)。
吳甜說不清楚,這究竟是熱心,還是逞強。但張海新的鞠躬盡瘁,換來了村民們的無限信任。“她特別無私,不可能騙我們。她是我們村的英雄!”村婦們說。
三年多上訪維權,張海新每周至少有3天在外奔波,餘下的日子就窩在家裡看書、寫材料。但養豬場的事情始終毫無進展。
張海新也並非毫無成果。那8畝地始終沒有開工建房,村民們將此看作張海新的功勞。張海新也叮囑村民,“不要跟他們硬碰硬,如果他們開工,立即告訴我,我去告狀!”此外,原村支書吳振德曾被“查賬”、被“給予黨內警告處分”,村民們認為也是張海新維權的勝利。
但在吳甜看來,張海新投入如此多的時間、精力和金錢,換來這種分庭抗禮的局面,實在算不得成功。在女兒的眼裡,母親的維權事業實在看不到盡頭。
直到有一天,張海新帶回來一個“章子”。
2012年10月,張海新從北京回來,興奮地拿出一個章對兒女炫耀。“上面給了公章!”張海新笑得合不攏嘴,“這是上面對我的信任!”
誰也沒有追問“上面”具體是指哪裡。他們對張海新拿回來那個金色的公章充滿敬畏——水杯口大小,金燦燦的,“漂亮極了,像是毛主席像章”。
沒人註意到,章上面刻的內容有些令人費解:中華人民共和國蔣集體經濟組織。村民們只顧著高興:“有了個這個章,我們就能合法地使用土地了。”
上一頁12下一頁
(編輯:SN086)
- Jun 14 Sat 2014 19:01
村婦私刻公章山寨人民政府 村民稱其為幫黨維權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